当前位置: 首页 / 学院动态
探秘汉字源流 传承文化根脉——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系列讲座盛大开讲
发布时间:2025-03-29浏览量:19

3月27日晚,由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“聚贤集智 语苑生花”教授系列讲座之一《说“东”道“西”——漫谈汉字音、义、形、蕴》在知新楼西报告厅盛大开讲。主讲人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中富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,带领现场师生穿越汉字千年时空,系统解析汉字的形义密码与文化基因。中文系主任赵红梅教授、日语系徐哲根教授、朴京玉教授及中文系青年教师等出席讲座。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文学、商务英语、日语专业的学生聆听了本场报告,讲座由赵红梅主任主持。


溯源:汉字音义的诞生密码

讲座伊始,刘中富教授以“汉字‘音’‘义’从何而来?”破题,系统阐释了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。他指出,汉字“音”“义”“形”三者并非处于同一层次,前两者是从汉语转嫁而来,“形”则是汉语符号的构成要素,并由此论及语言符号相关知识。

解构:汉字造型的思维图谱

在解析汉字构形依据时,刘中富教授重点解读了“六书”理论。他结合会意字的演变轨迹,揭示了汉字构形与古代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,特别以“东”“西”二字为例,追溯其从甲骨文象形到现代楷书的形体流变,揭示方位词背后蕴含的原型,以及由此衍生的方位指代原理。

观照:汉字文化的多重启示

讲座高潮部分,刘中富教授以“东”“西”二字为切入点,展开生动的文化阐释。强调方位词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不仅表达空间概念,更具有丰富文化蕴涵。通过五方与五行、五象、五色等的对应关系揭示了汉字构形背后的时空观念与哲学思维。刘中富教授最后强调,“每个汉字都是微型文化史。”汉字构形不仅是符号系统,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载体。

本次讲座让我们看到汉字不仅是交流工具,更是解码中华文明的钥匙,对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、奠定学术素养、拓展文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。